春節將至,鋼材冬儲暫且告一段落。“由于鋼廠產量低、庫存少,加上很多鋼廠沒有發布冬儲政策,盡管我們儲備了一部分,但整體來講當前的冬儲量并不高。”1月15日,一位不愿具名的鋼貿商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春節前鋼貿商的囤貨熱情普遍不高,預計春節后或有所回暖。
據悉,鋼材冬儲一般針對地產及基建相關的建材鋼。鋼材冬儲一般從每年12月下旬開始,大多會持續到第二年2月份或3月底,而東北地區冬儲甚至會延期至5月份。
上海鋼聯鋼鐵分析師甘遐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鋼貿商春節前冬儲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2022年多數鋼貿商經營虧損,自身資金情況不好;二是多數鋼貿商對于所在區域的后期需求恢復信心不足;三是在前期價格低位時未及時儲備庫存,部分鋼貿商擔心目前價格處于高位。”
鋼材冬儲遇冷
找鋼網調研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今年國內鋼材市場冬儲規模較去年同期至少下滑了20%至30%。在找鋼網的鋼材冬儲調研樣本中,明確表示不愿意冬儲鋼材的占比為49.5%,較去年同期提升了6.9個百分點;愿意主動做一點冬儲的占比為35.7%,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
“2022年11月份的時候,大多數鋼貿商處于觀望狀態;進入12月份,鋼材價格開始上漲,價格漲的越高,前期觀望的鋼貿商就越擔心年后有降價風險。”上述鋼貿商表示,也有一部分鋼貿商資金受限,同時不太看好2023年的鋼材行情,從而放棄冬儲。
此外,甘遐勇表示,2023年農歷春節較為提前,節后部分區域氣溫仍不達施工條件,需求恢復速度或不及預期也會影響部分鋼貿商的囤貨熱情。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鋼廠出臺冬儲政策的數量明顯少了一些,價格又相對較高,于鋼貿商而言,其都不太愿意囤貨。”
Mysteel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以來僅有6家鋼廠發布2023年冬儲政策。6家鋼廠發布的鋼材價格在3900元/噸至4200元/噸之間。相較2022年,今年出臺冬儲政策的鋼廠數量大幅減少,但鋼廠自儲意愿大幅上升。對此,甘遐勇認為:“一方面,鋼廠不愿虧損銷售,被動增加自儲庫存;另一方面,宏觀政策預期向好,使得鋼廠對于春節后需求恢復以及價格走高信心較足。”此外,甘遐勇表示,今年偏低的托盤保證金及利息也是個別鋼廠增加自儲計劃的原因之一。
鋼材市場需求將逐步釋放
春節前,雖多數鋼貿商的冬儲意愿較低,但上述受訪人士均認為春節后鋼貿商的儲備意愿或將有所回升。
建筑類用鋼的下游需求主要來自房地產和基建,施工以戶外為主,受天氣影響較大。以螺紋鋼為例,每年夏季高溫多雨影響施工,冬季雨雪冰凍疊加春節長假因素,需求往往較低,是傳統淡季。而“金三銀四”對應的春季,是傳統旺季,因此不少鋼貿商往往會提前壘庫、囤貨。
王國清表示,“1月份、2月份通常是鋼材壘庫的階段,庫存量會有所回升,社會庫存在春節后三周到四周時就能達到庫存的高點。”
值得一提的是,鋼材冬儲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鋼廠的業績。甘遐勇表示,“春節前鋼貿商鋼材儲備意愿低,會增加鋼廠自身被動冬儲的規模及春季庫存壓力,預計2023年上半年鋼廠利潤仍難有明顯好轉,下半年有望逐步恢復。”
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36家上市鋼企僅4家凈利潤實現增長,其余32家凈利潤均下滑,甚至有不少鋼企陷入虧損。
王國清認為,“鋼廠自儲會提升鋼廠的財務成本,導致鋼廠虧損加劇。進入2023年,鋼材的市場需求逐步釋放,加之鋼材原料的價格或會理性回歸,鋼廠的盈利會有一定好轉,但完全恢復尚需時日。”
王國清進一步表示,“從需求端來看,部分鋼廠陸續出臺冬儲政策,但價格普遍高于市場預期,市場接受程度有限,鋼貿商冬儲積極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約冬儲需求的釋放。從成本端來看,在鐵礦石均價、焦炭均價上行的帶動下,鋼廠月度平均成本上移,預計2023年1月份鋼企盈利仍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