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郵政局近日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試點工作期限為2023年-2025年。同時,商務部提出,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
專家指出,2023年,我國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公共領域車輛試點全面電動化
通知明確,在完善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支撐體系,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基礎設施建設、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政策標準法規完善等方面積極創新、先行先試,為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和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通知特別提出,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顯著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力爭達到80%。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占比預期不低于小型停車位的10%。建立健全適應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智能交通系統、綠色能源供給系統、新型信息通信網絡體系,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高效互動,與交通、通信等領域融合發展。
圍繞實現這些目標,八部門部署提升車輛電動化水平、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等四項重點任務。明確鼓勵在短途運輸、城建物流以及礦場等特定場景開展新能源重型貨車推廣應用,加快老舊車輛報廢更新為新能源汽車,支持換電、融資租賃、“車電分離”等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公路沿線、郊區鄉鎮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際快充網絡建設,加強停車場站等專用充換電站建設,推動充換電設施納入市政設施范疇,推進充電運營平臺互聯互通,鼓勵內部充電樁對外開放。
通知明確,鼓勵試點城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研究出臺運營補貼、通行路權、用電優惠、低/零碳排放區等支持政策。據悉,公共領域車輛包括公務用車、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機場等領域用車。
繼續擴大汽車消費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2.1%,與上年相比,產量增速持平,銷量增速下降1.7個百分點。
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亮眼。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2022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產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中汽協分析指出,2022年,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迎來新的發展和增長階段。在稅收、補貼等方面出臺多項促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同時企業也積極開發新能源汽車產品,供應鏈資源優先向新能源汽車集中,整體產銷完成情況超出預期。
日前,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汽車是消費的“四大金剛”之一,在社零總額中一直占10%的比例。商務部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多措并舉,著眼全產業鏈,突出關鍵點,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一是穩定新車消費。國家出臺文件提出,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汽車促消費活動,把新車消費增量給穩住。
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引導各地在牌照、充電、通行等各個方面,進一步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讓大家使用起來沒有憂慮。
三是繼續擴大二手車流通。加快建設完善全國性的二手車信息查詢平臺,修訂《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讓車輛信息更加透明。通過二手車盤活3.19億輛汽車存量市場,促進汽車梯次消費。
四是暢通汽車報廢更新。修訂完善機動車報廢管理規定,健全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進汽車循環消費。
中汽協表示,2023年,我國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和消費活力,我們對于全年經濟好轉充滿信心。
中汽協預計,隨著新的一年芯片供應短缺等問題有望得到較大緩解,2023年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實現3%左右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