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推薦: 金辰股份、天通股份、捷佳偉創、雙良節能、高測股份、宇晶股份、天準科技、東威科技、聯贏激光、驕成超聲、科德數控
核心個股組合: 協鑫能科、雙良節能、西子潔能、聯贏激光、東威科技、奧特維、羅博特科、高測股份、宇晶股份、百利科技、至純科技、先導智能、杭可科技、星云股份、天宜上佳、邁為股份、捷佳偉創、金辰股份、航錦科技、禾望電氣、科威爾、綠的諧波、埃斯頓
本周專題研究: 2023年1月19日, 工信部等十七部門引發《“機器人+” 應用行動實施方案》 , 提出“到2025年, 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 服務機器人、 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 政策支持、 機器替人、 制造業復蘇與自主可控多因素疊加, 國內機器人產業鏈將迎重要發展機遇, 預計2025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將達492臺/萬人。 據高工機器人年會, 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整體銷量有望突破30萬臺;展望2023年,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整體增速預期為20%至25%, 新能源行業仍然是最大驅動力。 投資方面, 1) 關注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領域取得技術突破、 實現國產替代的廠商:綠的諧波、 雙環傳動、 匯川技術、 中大力德。 2) 中、 下游, “核心零部件生產+本體生產+系統集成” 的全產業鏈模式的廠商將會獲得優勢競爭地位, 建議關注: 埃斯頓。 3) 為工業設備裝上“眼睛” 的專注視覺核心技術的奧普特、 天準科技。
重點跟蹤行業:
鋰電設備,全球產能周期共振,預計21-25年年均需求超千億,國內設備公司優勢明顯,全面看好具備技術、產品和規模優勢的一二線龍頭;
光伏設備,設備迭代升級推動產業鏈降本, HJT滲透率快速提升,同時光伏原材料價格下降有望刺激下游需求,看好電池片、組件設備龍頭;
換電, 2025 年換電站運營空間有望達到1357.55 億元,換電站運營是換電領域市場空間最大的環節,看好換電站運營企業;
儲能,儲能是構建新型電網的必備基礎,政策利好落地,發電、用戶側推動行業景氣度提升,看好電池、逆變器、集成等環節龍頭公司;
半導體設備,預計2030年行業需求達1400億美元,中國大陸占比提高但國產化率仍低,看好平臺型公司和國產替代有望快速突破的環節;
自動化,下游應用領域廣泛的工業耗材,市場規模在400億左右,預計2026年達557億元,看好受益于集中度提高和進口替代的行業龍頭;
氫能源, 綠氫符合碳中和要求,光伏和風電快速發展為光伏制氫和風電制氫奠定基礎,看好具備綠氫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的龍頭公司;
工程機械,強者恒強,建議關注行業龍頭,看好具備產品、規模和成本優勢的整機和零部件公司重點跟蹤行業:光伏、儲能、鋰電
光伏設備: 1) HJT多項目落地,光伏設備企業技術持續突破,需求與技術共振,推動光伏產業高景氣增長。 建議關注:邁為股份、捷佳偉創等。2)光伏上游原材料價格或將企穩回落,有望刺激下游環節需求。 建議關注:奧特維等。
鋰電設備: 供給端的促進因素推動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轉向內生驅動,預計2025年全球滲透率21%,對應動力電池裝機量1189GWh。中短期看,基于動力電池產能需求測算2021-2025年鋰電設備年均需求超千億元。穩態下,我們測算僅產能折舊更新年需求也有望達千億元。全球一二線電池廠均加速擴產,但是受到訂單、產能、融資、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不同電池廠的擴產速度不同,未來部分廠商未來擴產有望加快,行業或出現結構性加速度,寧德/億緯鋰能/中航/蜂巢/孚能/國軒/LG新能源/SKI/Northvolt等國內外電池廠擴產或將提速。從擴產結構性加速度、經營質量大幅改善、新技術帶來新需求和打造第二成長曲線等角度出發篩選公司,受益標的包括先導智能、杭可科技、聯贏激光、星云股份、東威科技、驕成超聲等。
儲能: 發電側和用戶側儲能均迎來重磅政策利好,推動儲能全面發展。 1)發電側: 2021年8月10日, 《關于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的通知》 出臺,首次提出市場化并網,超過保障性并網以外的規模按15%的掛鉤比例(4小時以上)配建調峰能力,按照20%以上掛鉤比例進行配建的優先并網,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都被認定為調峰資源,為發電側儲能打開。 2)用戶側全面推行分時電價,峰谷價差達3到4倍,進一步推動用戶側儲能發展。 星云股份是國內領先的以鋰電池檢測系統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與鋰電池、儲能行業頭部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并推廣儲充檢一體化儲能電站系列產品。 科創新源通過液冷板切入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賽道,已進入寧德時代供應商體系,隨著下游需求不斷提升,未來有望放量增長
激光設備: 激光自動化設備市場格局分散, CR8低于25%,且其通用屬性較強,下游分散,行業集中度提高難度較大。激光加工相對于傳統方式,優勢明顯,重點關注其在鋰電、光伏等高成長性行業的大規模應用。以鋰電池激光焊接為例,若按照激光焊接設備占比10%計算, 2021-2025年合計新增需求約487億元。 重點關注深耕細分高景氣賽道的激光加工設備龍頭, 帝爾激光、聯贏激光、大族激光、 海目星等。
工程機械: 強者恒強,建議關注龍頭公司。 推薦關注:三一重工、恒立液壓、中聯重科等。
半導體設備: 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未來十年翻倍增長,國產替代是一個長期、持續、必然的趨勢: 1) 根據AMAT業績會議,預計2030年半導體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美元,即使按照目前14%的資本密集度,設備需求將達到1400億美元,而2020年為612億美元。 2) 2020年,中國大陸首次成為全球半導體設備最大市場。 2021Q1,中國大陸出貨額為59.6億美元,環比增長19%,同比增長70%,僅次于韓國。 3) 在瓦森納體系下,中國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的安全性亟待提升,而國產化率水平目前仍低。 建議關注:中微公司、北方華創、華峰測控、長川科技、精測電子、芯源微、萬業企業、至純科技、華海清科等。
自動化: 刀具是“工業牙齒”,其性能直接影響工件質量和生產效率。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我國刀具市場規模在40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57億元。該市場競爭格局分散, CR5不足10%;且有超1/3市場被國外品牌占據。刀具屬于工業耗材,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存量的市場需求比較穩定,伴隨行業集中度提高和進口環節替代,頭部企業有望迎來高速成長機遇。 建議關注華銳精密、歐科億。
碳中和: 1)換電領域千億市場規模正在形成; 2)全國碳交易系統上線在即,碳交易市場有望量價齊升。 建議關注移動換電及碳交易受益標的——協鑫能科,公司擁有低電價成本,切入移動能源領域具備優勢;坐擁2000萬碳資產,碳交易有望帶來新的業績增長。
氫能源: 綠氫符合碳中和要求,隨著光伏和風電快速發展,看好光伏制氫和風電制氫。 建議關注:隆基股份、明陽智能、億華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