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看點
12月動力電池月度數據發布
11月全球新能源車市再破100萬輛,特斯拉ModelY突破10萬輛奪冠
天齊鋰業(002466.SZ):擬收購澳洲礦企ESS
普利特(002324.SZ):與中科海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科達制造(600499.SH):擬開展年產5萬噸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鋰電材料價格
鈷產品:電解鈷(30.9萬元/噸,-3.89%);四氧化三鈷(19.0萬元/噸,-1.30%);硫酸鈷(4.6萬元/噸,-2.13%);
鋰產品:金屬鋰(292.0萬元/噸,-0.17%);碳酸鋰(48.4萬元/噸,-3.59%),氫氧化鋰(49.1萬元/噸,-4.01%);
鎳產品:電解鎳(21.2萬元/噸,-1.90%),硫酸鎳(4.4萬元/噸,-0.23%);
中游材料:三元正極(523動力型32.8萬元/噸,0.00%;622單晶型35.4萬元/噸,0.00%;811單晶型39.0萬元/噸,0.00%);磷酸鐵鋰(15.6萬元/噸,-2.50%);負極(天然石墨(低端產品)3.3萬元/噸,0.00%;天然石墨(中端產品)5.1萬元/噸,0.00%;天然石墨(高端產品)6.1萬元/噸,0.00%);隔膜(7+2μm涂覆2.5元/平,0.00%;9+3μm涂覆2.2元/平,0.00%);電解液(鐵鋰型5.1萬元/噸,-3.77%;三元型5.9萬元/噸,-3.31%;六氟磷酸鋰22.7萬元/噸,0.00%)
光儲車充一體化,長期解決全球居民能耗難題。去年以來新能源板塊經歷了從電動車、光伏風電到儲能充電樁的輪轉,實際演繹了“光儲車充”一體化的大邏輯,即技術進步帶動屋頂光伏普及,儲能需求應運而生,居民長期用電成本下降,電動車性價比提升,戶用充電樁隨之興起。“光儲車充”實為整體,旨在長期解決全球能耗難題。
新能源汽車長期趨勢愈發確立。中長期來看,隨著電動車型的增加與優化、購置與用車成本持續下降,燃油車、加油站只會成為過去式。目前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僅10%,歐美現狀類似于中國14/15年起步階段,全球到2030年空間廣闊,礦石資源、電池材料長期緊缺,產業鏈仍是星辰大海。
短期關注產業與投資的反身性。短期來看,市場對行業負面因素的擔憂已在股價中體現,產業鏈估值達到歷史最低。但產業與投資的反身性更值得關注,比如在當前悲觀預期下,歐美在補貼政策下是否會超預期、當前融資環境下供應鏈擴張是否會減緩、盈利下挫是否接近尾聲,這些因素未來都可能成為產業鏈反彈的動能。
建議關注:(1)競爭格局穩定、市場面向全球、盈利確定性高的隔膜行業,包括恩捷股份(002812,未評級)、星源材質(300568,買入)、滄州明珠(002108,買入);(2)競爭力明確的頭部企業,包括寧德時代(300750,買入)、華友鈷業(603799,買入)、天賜材料(002709,未評級)、璞泰來(603659,未評級)、振華新材(688707,未評級);(3)其他受益于海外供應鏈的公司,包括新宙邦(300037,未評級)、當升科技(300073,買入)、勝華新材(603026,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