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實體經濟和數字中國的不斷發展,數字化轉型將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
目前,國內云計算產業正度過早期發展階段,進入新周期,并帶來市場格局、客戶結構等層面顯著變化。需求側,傳統企業客戶正取代互聯網客戶,成為國內云計算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并要求云平臺廠商具備較過去完全不同的能力模型。供給端,運營商云依靠基礎設施成本與廣度的優勢,逐步在IaaS層獲取份額,并在政企領域實現用戶快速積累,帶動國產ARM服務器、一線城市數據中心等需求的增長。而互聯網廠商依靠軟件能力,在PaaS及SaaS、生態建設等領域仍具備優勢,預計中期國內云計算市場競爭將持續趨于激烈,亦將顯著延長行業整體盈利周期。
根據Gartner,2021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達3307億美元,同比+32.4%。根據Forrester預測,2026年全球公有云市場有望達1萬億美元,2021-2026年CAGR約25%。根據IDC,2021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達275.2億美元,IaaS、PaaS、SaaS占比分別為62%、15%、23%。根據IDC預測,2022-2026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CAGR將超30%。
中信證券指出,近年來,三大運營商戰略聚焦云計算發展,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憑借云網融合、安全可信等綜合優勢,運營商的云計算收入快速增長,行業競爭力和地位顯著提升。當前,運營商憑借底層基礎設施的完善在IaaS領域優勢凸顯,并不斷通過強化自研、構建生態、渠道下沉,提升PaaS和SaaS領域綜合競爭力。未來,看好運營商云計算增速持續領跑,預期伴隨收入提升與盈利能力改善,云計算單獨估值將為運營商帶來千億元級別的市值彈性。